生熟感是手感与听觉紧密结合的产物。
瓷器也像瓜果一样,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烧成温度低,在1150度以下,则其声若瓦,为生;烧成温度稍高,在1200度左右,则其声类硬木,为半生;烧成温度再高,在1260度左右,则其声如石,略有回声,为半熟;烧成温度若在1320以上,则其声像金,回声悠长,余韵悠然,为熟。
宋汝窑天青椭圆无纹水仙盆
与瓜果的生熟状况正好相反,瓷器越生其手感就越轻,也越易破碎,反之瓷器越熟则其手感就越重。熟悉了瓷器的生熟感,也就基本把握了宋代五大名窑的烧成温度的主要特征,当生者熟或当熟者生自然都不对了。
如果说成化年间的斗彩是中国陶瓷史上负的瓷器品种,那么如果论工艺技术和艺术成就,成化年间的青花也在伯仲之间,甚至更为出色。成化青花以清丽淡雅、烂漫天真,与雄浑浓重的永宣青花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鉴识要点主要有以下这些: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器身横接缝的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下塌)现象,碗、盘类等圈足较直、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涩底两种,以带釉者居多。成化民窑器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来得精细规矩,但质量大多,质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较好,绘画工整,这在明朝各代中为,甚或超过晚明时期之官器。弘治民窑绘画有较多的为一笔涂抹法。正德民窑器胎体粗重,厚薄不均,横接缝的痕迹明显,碗的圈足较直、高。
成化朝人物纹饰相对少见,人物中又以婴戏为多。这片人物纹饰是一个大捧盒的一部分。描述的是四爱图中的一个场景,青花发色淡雅清新。目前未见传世整器。
类是以某些瓷器的制作缺陷,及表面脏旧破损痕迹作为依据的鉴定方法。
如以被鉴定的瓷器是否塌底、有无缩釉点、气泡状况、釉面有无“火光”、有无磨口脱彩、有无冲口鸡爪纹等等。这类鉴定方法的优点是瓷器初学者学起来比较容易,只要有一段时间的观察积累就可以初步掌握。比较适合对清中期以来的民窑中低档瓷器的辨别,尤其适合对其中民间日用瓷器的辨认。其缺点是容易造成一种思维上的固定模式,即对于凡不具备上述某些特征的瓷器都易产生排斥性思维,并往往将它们误解为“”、“做旧”、“仿的”、“赝品”。从而使瓷器爱好者鉴赏瓷器的范围长期局限在清末民初低挡民窑瓷器的范围之内,致使其眼力永远难以得到提高。如果仅会采用这类方法鉴定瓷器的人因某种原因当了“”之后,还会使这类鉴定方法在社会上扩大化,对整个社会瓷器收藏理念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现代一般的家庭式仿古瓷器作坊对上述的清代以来的民窑瓷器制作缺陷,脏旧破损痕迹的模仿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仅以这些比较容易模仿的制瓷缺陷和使用痕迹为依据搞瓷器鉴定,也极易刺激古瓷造假的泛滥,从而加剧了全社会对真正古瓷器的辨识难度。